
“大号0.7元,小号0.4元。”在该超市自助收银台,一次性塑料袋明码标价,商家贴出提示,“为了更好地执行国家规定,落实‘限塑令’的实施,拒绝白色污染,环保从我做起,保护绿色地球。我们有偿提供给顾客的购物袋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买的东西少,不需要塑料袋。要是东西多,一般会提前准备好购物袋,这样就不用花钱买塑料袋了。”市民王先生表示,自从塑料袋有偿提供,自己就养成了自带购物袋的习惯,“既环保又省钱。”
在永辉超市一站广场店,收银台有偿提供可降解购物袋,大号1元/个,小号0.6元/个。
记者发现,可降解塑料袋的厚度和硬度普遍比传统一次性塑料袋低,拿在手里“软塌塌”的,市民在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时,担心破漏的尴尬情况。
在盒马鲜生富田太阳城店,自助收银台提供可降解购物袋,中号1元/个,大号1.5元/个。其中,中号购物袋上标明承重“10㎏”,大号可降解购物袋材质为无纺布,摸起来更为厚实,购买物品多的消费者在结账时购买了可降解购物袋。


这意味着,更换为可降解塑料袋后价格直接翻倍。对此,市民陈阿姨表示支持,“一次性塑料袋危害很大,可降解的虽然贵,但是更环保,以后价格能降下来更好。建议出门养成自带购物袋的习惯,这样就不用烦恼了。”
这些地方一次性塑料袋消耗大 商家着手处理库存
2月12日,记者在七里河农贸市场走访发现,每个菜摊上方都有悬挂起来的一次性塑料袋。


“买七八种蔬菜,得有三四个袋子装着。有些菜根带着土,有些菜带着泥,多套几个塑料袋更干净。”市民彭女士表示,到农贸市场买菜,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没有限制,而且不收费。
得知“禁塑令”即将实施,有菜摊老板表示,“这是早晚的事,现在赶紧把手里的塑料袋消耗完,接下来就不能用了。”
《办法》明确,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
2月11日,记者走访农业路街边的早餐店。不少市民购买早餐后,都会要一个小塑料袋方便拿在手上吃,也有商家直接将塑料袋挂在门口,方便顾客自己取用。此外,多家餐饮店在打包外卖时还在提供一次性餐具,一些堂食顾客也会主动要求提供一次性餐具。


“我们会发动郑州餐饮协会的会员单位一起使用可降解的餐具,下一步大家在外卖、打包时都要使用可降解的包装。”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须水邓记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邓胜利告诉记者,目前,餐饮单位正把现存的一次性筷子等餐具消耗完,3月1日会按照新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