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角联系方式

河南巩义市康百万庄园酒: 王铎坟的传奇故事 作者:孟宪利(黑石关人)

文章来源:https://www.mqhnzz.com 发布时间:2021-10-22

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位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代,共计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 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是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刘氏庄园、牟氏庄园)之一。 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  。

康百万酒故事: 王铎坟的传奇

康百万酒:

王铎坟的传奇故事

作者:孟宪利(黑石关人)

“神笔王铎”文人墨客无人不晓,临帖王铎书法,为书法界入门人士基本功,王铎一生多临名家书法颇多,特别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悟性深刻,形成确定自己风格,推陈出新,王铎书法风格,发扬广大了“二王”草书,以行草为主,第一笔无比饱满,痛快淋漓,一气呵成,骨气深厚。明末清初,被称为:“南董北王”南为董其昌,北为王铎,被后世中国书法界称为:“中兴之主”给后人留下无数墨宝,书画作品颇有建树。特别是晚年留下的【拟山园帖】广为临摹。被日本人顶礼膜拜,被称为“王后”,而推崇。

当年,皇帝让王铎写“天下太平”,匾挂好后,太监发现“太”字下面少一点,王铎把毛笔蘸墨饱满,顺手摔上,不偏不斜,恰到好处,正中到位,皇帝大悦,此乃神笔也,“神笔王铎”由此名扬天下。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祖上明朝洪武十年,从洪洞县迁往巩县黑石关,历经八世,分为三门;长门祖居黑石关,二、三门,迁往孟津老城双槐村,王铎自幼家境贫寒,一日二餐,食不果腹,舅舅陈具茨因办学,资助王铎进入学堂,并受到较好的培养教育,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王铎中乡试。明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殿试名列二甲第58名,赐进士。王铎与倪元璐、黄道周同为进士,三人从此结交甚好,时有“三株树”与“三狂人”之称。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明天启四年(1624年)正月,王铎受翰林院检讨。

1634898646983106.

王铎明朝为官,顺风顺水,步步高升,受人尊敬,书画作品登峰造极,无以伦比。

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明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按魏忠贤意思,编修《三朝要典》。

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为【明史】副主编

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关于历史记载:王铎葬于巩县黑石关村(实际所葬地域现在属于偃师市石家庄村),过去“黑石关村”是个大村关卡所在地,石家庄是自然村小区域,因居住几户石姓氏人家,人丁兴旺,被称为“石家庄”;如黑石关村区域自然地名:寨上,冢子沟,南沟,北沟,水沟,梨花沟,北摊等。

据巩义黑石关、偃师石家庄村王氏族人传说讲:王铎晚年二次到黑石关寻根问祖,并向王氏族长提出;“百年后准备安葬巩义黑石关王氏祖茔地”。王氏族人,深明大义,虽屈辱变节,曾经是王氏族人的骄傲自豪,完全可以理解。同意百年吉地,葬祖茔黑石关。

1634898401462038

据说,王铎长子听取父亲建议,曾亲自带人查看确定墓穴位置,本属于邙山区域“生苏杭,葬北邙”,背靠邙岭,面对洛河,靠洛河西岸,官道从墓前穿过,称之为“明堂”,即后有邙山为“靠”,二侧黄土岭余脉伸出,即为“罩”,“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白虎”,阴阳家们都说,此坟莹地,对子孙后代极好的风水宝地。像王铎这样“名人”,本应称之为“林”;可后人一直叫“王铎坟”,从来无人叫“王铎林”。古代,把皇帝坟称为“陵”如,宋陵,明陵等,名人坟称为“林”如:关林,孔林,孟林;老百姓坟墓叫“坟”,无名无姓坟叫“冢”。

传说,下葬那天,孟津王氏族长,带王氏族人,来到黑石关与王氏族长对接商议,积极参与入“份子”,下葬后并带领族人,举行祭拜告别仪式。后来听说,皇帝知道后,拨专款1000串铜钱,修筑王铎坟墓。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死于孟津故里,后运往巩义安葬,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顺治皇帝书写碑文,谥文安。

目前,二匹石马怡然站立在王铎坟前,其余石翁仲被埋在陇海铁路线地基下面,墓碑收藏于石家庄村委大院,坟莹地被称之为“罩”的黄土龙脉岭因修陇海线被挖掉,回填坑中,无迹象可显,我曾经多次查看,王铎被称为“贰臣”,可能是人生为之转折,恰好洛河在此大折弯,万万不会想到陇海铁路的修建,把王铎坟一分为二,从中间穿过,把王铎再次掩埋;这个可能是对“贰臣”后人的天道报应吧,后来,黑石关王氏后人,每每提起王铎,说:“不是一支”,搪塞而过,说到王铎书法时“俺王家人”,编修王氏家谱,能省则省,能略就简。

当今看起来,封建传统“屈辱变节”的礼教,影响极深,总之,证明了,你水平才艺再高,人品不好,永不受人尊敬。时年王铎54岁,变节投降,晚节不保,视为软骨头;被明朝遗老辱骂诟病,亲朋老友,敬而远之,不与来往,王氏家族,本以此为荣,为列祖列宗脸上抹黑,是家族后人,无法面见族人,被称为:“奇耻大辱”被康熙称为:“贰臣”古代对大文人,崇尚一臣不辅二主,

还传说,当时康店大户康家(康百万庄园),正鼎盛时期,中原第一富户,这时才能“高攀”上文阁大学士、少保王铎,管家亲自陪同,热情奉迎,王铎这是才屈尊下就。毕竟本乡本土豪商富户。虽然,康家朝中有人为官,官职不可与王铎相比,王铎随是“贰臣”更是“二代”老臣,名声不好,还是有老资格,据说,王铎给康家书写有多幅“墨宝”遗留后世,目前,正在调研查询。

康百万酒:

据说康家接待二次,喝过康家烧酒,目前,康百万酒已成为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大众喜爱。  

历史记载:清顺治二年(明崇祯十七年,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陷扬州,福王逃往芜湖,留王铎镇守江宁(南京),清军攻至,不与抵抗,王铎打开城门投降清军,当年54岁,后被清朝加封少保。追随清贝勒博洛至杭州。后来不断加官进爵,但都是明升暗降,实际不被重用,历朝历代对屈辱变节小人,都不受世人欢迎。

明朝皇帝大臣们,得知王铎打开城门,迎接清军,无比愤慨,骂他:软骨头,文人的耻辱,老百姓更是骂声一片,他耳闻目睹,装聋卖哑,在骂声中残渡人生,新老重臣,都冷眼看待,不与交心,不与来往,明朝遗老重臣基本互不来往,清朝大臣嗤之以鼻,经常那他与南宋爱国文人文天祥对比,宁死不屈,威逼利诱,决不妥协投降,留下了人人敬仰的名垂青史的“留取丹心照汉青”傲骨。被世人褒奖。

王铎生活在夹缝中,书法作品无人奉承追捧,被逼无奈,他竭力投靠洋人汤若望,敬献字画,讨好洋人,希望在皇帝面前多多美言,委以重任,实未如愿。汤若望的出版作品,有很多王铎书法,得以流传至今。

王铎晚年,新老大臣来往甚少,孟津王氏家族厌恶,本应为王氏家族的骄傲,光宗耀祖之事,最后成为王氏家族的耻辱,曾经有人提出:“死后不可入祖坟”,晚年因病回到故里孟津,生活时有困难,写点书法字画,卖赠与他人,由于人品事宜,字画更无可问津,更不知几何,换点碎银,买点口粮,剩余购笔墨纸砚。本应为:一字难求,到几乎分文不值。无人索要的地步,但他仍然笔诼不停,书写自己精品,不狂不躁,并教育子孙,将来拓其字画卖出,可供养一生。

总之,文采技艺再高,不如人德品位高,对应当今人们,以德为上宗旨的充分证明。其次,进一步证明,王铎死后不埋孟津故里王氏祖坟,而埋葬几十公里外的黑石关王氏祖茔,可能是奢望先祖烈宗会理解原谅他。至今,书法界文人对其另有看法,褒贬不一,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来源网络历史:

Processed in 0.428629 Second , 31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