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康家(康百万白酒)销售中心

康百万庄园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庄园始建于明末清初。康百万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纵跨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半山腰一直建到了山顶。该庄园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黄土高原上封建堡垒式的建筑。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从后人复制的庄园全貌图上看,庄园的所有建筑好像驮在一块巨型的龟背上,而龟的头部正好伸向河流,因而便有了“金龟探水”的称号。

康百万业介绍; 河洛康家(康百万庄园)酿酒“秘方”


康百万业介绍;

河洛康家(康百万庄园)酿酒“秘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康百万庄园,实际就是兴盛于明、清、民国三个朝代四百年,富裕12代的康氏家族的住宅, “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土地“双千顷”,横跨陕西、河南、山东三省。船行“六河”,以漕运为主发家致富,购买土地。主要经营布匹,棉花,盐巴供应军需,属于当今物流行业;康家有三个船队,如“太平船”最大;从陕西西安运粮食、棉花、布匹向东走水路到洛阳、开封,进行贩卖经营。从山东青岛、日照,运盐巴海鲜类(干货,如人参),逆水而行,运往开封,洛阳,西安,营销;各地都设有康家贸易商号。从而,走上一条发家致富之路。从陇海线开通及洛河水位下降等原因,而没落。

关注公众号:老巩县康百万酒业销售中心13255920029 孟经理55微信图片_20250206184800.jpg


现在河南卫视播出的“河洛康家”原型就是“康百万庄园”。


因清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河洛康家为接驾从西安返回北京的光绪皇帝及慈禧太后老佛爷,积极响应洛阳巡抚、巩县知县号令,提前筹备:建行宫,铺御道,满汉全席,喝康家酒,捐银百万,被老佛爷称赞:这穷山沟里,还有这样的百万富翁,被御封为“康百万”;而名扬天下!。



1738935181319468.jpg20250207213356_10097.jpg


民国时期,被称为全国三大“活财神”,今天被称为:“豫商家园”。

目前,康百万庄园内主要保留下来由四大部分:一,古城堡垒式的住宅区;二,高大豪华漂亮的南大院;三,四合院连片的栈房区,四,背靠城堡窑洞排列的康家酿酒作坊区。

康家人口鼎盛时达二百多口,好似古代“氏族部落”,但非常繁荣昌盛;这里的一片蓝天,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大骡子大马;包括人员家丁雇工,就连“打更”的门夫都牛气哄哄“我是康家人”为之“炫耀” 。康家要钱有钱,要土地有土地;可能真应了“皇帝丫鬟七品官”;按照现在的话说:谁惹得起,巴结还来不及的。在这片热土上视乎都标志着“康家”所有。特别是康家“留余”文化及家训,为康家富裕传承十二代,为人处世文化基因传承脉络;康家祖传康家酒,自家饮用的康家酒更是名声在外。

今天,先说说“康百万”酒或“河洛康家酒”的来历。

话说,明朝初年,康氏遵从朱皇帝“中原迁民”之方略,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而来,卜洛河西岸邙岭,挖穴而居住。迁巩县始祖康守信(第一世),在洛河岸边渡口处(原名西孝义)开设“康家饭店”,因实惠被誉称“康家店”。

康守信(康氏第一世)生二个儿子:长子:康贵;次子:康祥(迁往开封祥龙府)。长子:康贵(康氏第二世),留在本地,今天的巩义市康店镇,康店村(现在分:康南村、康北村);康贵生四子:长子:康俊,次子:康英,三子:康安,四子:康雄。由此,形成现在康店的康氏家族四门:俊、英、安、雄。第三门:康安(康氏第三世)后代经过努力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康百万庄园”;而名扬天下。康家兴旺发达,从第六世:康绍敬称为:第一个“康百万”,及康福吉、康大茂、康大勇 字集,第十四世:康应魁,字斗方,监生康道顺,驻马店遂平教谕(相当县教育局长,山东试用知县),道平、道兴(武生)等等,代代都是“康百万”。特别是,第十七世:康建德  字鸿猷,举人,汝阳县教谕,亲自接驾从西安返回北京的光绪皇帝及慈禧太后。被御封为“康百万”。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康家富裕十二代。

康家始祖:康守信及后代,维持生计,居住洛河岸边邙岭下,以水为伴,以河为生;几百年来,康家人丁兴旺,居住所在地,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康店村”“康店镇”,在封建社会,土地是世代农耕社会农民的“命根子”,有了土地,就像电视剧【亮剑】台词:农民有了土地,就是给坐金山、银山都不换,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保障,过去当农民有了余钱,首要问题是“买地”,有了土地是世世代代的“摇钱树”,“地主”就是这样由来的。

话说,康家逐渐成为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堡垒式家庭,康家自用如:米、面,油,酱,醋,酿酒,凡自家原材料充足,都有专职人员生产,特别是酿酒技艺,康家酒,随康家生意的拓展,康家“太平船”的知名远航,对应:“河洛康家传海外,酒随洛水到天涯”;“天下美酒满街走,不如康家老烧酒!”;“宁品康家一口香,不喝勾兑一大缸”,“东西南北都是康家客,春夏秋冬百万酒常喝”。康家酿酒主要自家饮用,迎来送往招待所需。

康家漕运船只主行六河:洛河,黄河,渭河,泾河,沂河,兰水,东到山东,青岛、临沂、日照,西到西安、宝鸡、泾阳、三原,八百里秦川;由东往西主要漕运盐巴,西到东主要布匹棉花,粮食等。

常言说:好粮、好水,出好酒!康家大户自家饮用酒,更是对用粮食及取水更加苛刻,康家粮食丰足,地处洛河岸边的“金龟探水”之宝地,黄河、洛河在此交汇,泉(南)水沟泉水清澈无比,长年不息,地上、地下水源丰富,特别,地下水质极好,由于,水井深(叶氏井,曾经多次掏井),更重要水质极好,无数次发酵工艺试验,酿出酒的经广大“达官贵人”品鉴,得出的结果“上等佳酿”;近二百年来,康家酿酒,因粮食富足,挑选饱满之粮(一般酿酒用篦子粮或瞎粮及陈化粮),水质必须好,更重要巧用中原土窑洞:冬暖夏凉恒温湿润,酿出上等佳品,窑洞独藏,窑洞中发酵,具有清香型洁净卫生小分子发酵法,又有窖池大分子发酵法,“白灰注水式”温控法,全国独一无二;主要自家饮用,迎来送往,接见达官贵人及生意洽谈所需;光绪二十七年,因接驾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捐银百万,亲口品尝康家酒,名扬天下,而康家酒更是大家的厚爱,达官贵人,名人雅士,富绅,更以能喝到康家酒为荣!“无酒不成礼仪”。

民国年间,巩义当地知名人士,被称为:“一门二督军”的刘振华,刘茂恩二兄弟,为祝贺母亲“八十寿辰”专门点用康家酒10坛;1934年先后,蒋介石三次都巩义视察兵工厂,接待都有康百万酒供应。

康百万酒取“河洛汇流,太极演绎”灵地,深井之水。取饱实之粮,利用土窑洞,冬暖夏凉恒温发酵,特酿制而成,绵甜清香,纯洁透亮,回味悠长。康百万酒特别之处在于挑选、采用饱实好粮出好酒;其次采用水质良好的深井之水。其特点是储藏在土窑洞冬暖夏凉恒温,发酵陈酿。

康百万酒的有着悠远绵长的历史渊源:康百万酒始祖:第一代康鲜(1887,4—1946,11)(康氏家族:二门十六世,“立”字辈),是一个不尊世俗性格泼辣、精明能干外向的女人,家住康店镇康店村泉水沟(南水沟)(现在康店镇康南村人,距康百万庄园五百米),因家境贫寒,康鲜在12-15岁在本村大户康家(康百万庄园,康氏家族:三门)做佣工。曾经在康家干针线杂活,在作坊内帮工,向大师傅学习康家酿酒工艺流程及实际操作方法,因勤快,利索,干净,敢喝白酒,大师傅非常高兴。康家对酿酒之人,人品非常重视,酿酒师傅专门给康家大掌柜推荐:康鲜能吃苦,悟性好,心底好!从此酿酒大师傅认真地教授给她酿酒方法,从怎样选粮、碾碎、拌开水、晾干,到发酵时间、温度、蒸馏出酒、调酒勾兑、陈酿等她都详尽了解。

 取甘水,用明曲。清器具,润缸器,用缓火。康鲜还亲自酿造烧出。1901年秋天,接驾老佛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用酒;提前几个月,康家管家已嘱托康鲜:“多烧酒,烧好酒,办大事用”;康鲜对康家酿酒工艺流程配方(配料)操作十分熟悉精通。后嫁往距康店村西10里的黑石关村,老公;孟继总(乳名小金)常年在陇海铁路黑石关火车站,干装卸苦力工,(曾经流传小金扛盐包200多斤,乘船扎马步扛包不放下,过洛河黑石关渡至益家窝渡典故)为减少疲乏劳累,利用红薯秫(高粱),豌豆,麸皮,大麦,等利用土方法笼蒸酒一次搞十斤八斤,借酒消除疲乏,消劳累。把康家酿酒秘方传给自己儿媳妇:王代见,生1905年1月,卒1993年10月,享年88岁。自己儿孟广旺。(1906--1989年11月)享年84岁。二老均时常喝酒,量很小,均长寿达80岁以上。王代见,娘家偃师山化沟脑(光明)村,出身大地主(家里出过“响马(土匪)”),家庭条件较好,姊妹六个,上面三个哥哥,下面二个弟弟。家中唯一女儿;在家中甚是能干,偃师是农业大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分地几年后,家家户有吃的,有余粮,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承包地地边周围种三四行高粱(一般家庭地边,稀疏点种很少),一高粱杆制作,滩晒粮食的麻绳“薄席”,高粱酿酒,高粱稍子,绑扎成笤帚,我老舅爷,老二,老五年轻时间都喜欢喝酒,就让我奶奶:王代见(我老舅爷妹妹),每年秋收后,回娘家给哥哥、弟弟家酿酒,发酵曲主要用玉米地,长成病害的玉米“灰泡”作为发酵曲。

据康鲜后辈传说:大户康家,兴旺发达后,山西康家远方亲戚家住山西汾阳一带,后慕名投靠康家,在家会酿酒,常言“富居深山有远亲,穷走大街无人问”,来到康家,看到康家非常富裕,粮食丰足,粮食时有霉变,提出酿酒事宜,康家老太爷说:可以试试;据说,他首先,采用山西汾酒清香型缸内发酵法,后有采用中原酵池法,前者干净卫生,后者发酵量大更充分,其次,酿酒用水,先使用澄清的洛河水,后用泉水,最终决定用深井水,巧用中原地域康家土窑洞,特性:冬暖夏凉,冬天干燥,夏天湿润,基本恒温。窑洞内发酵周期长,其次,一年四季随时都可烧酒,(常规天气酷暑,三个月不烧酒),烧出的酒在恒温土窑洞,用陶瓷坛密封放置(陈酿)三个月,除掉冲(辣)劲、糟糠味,窑洞独藏二年后,方为上等好酒。发酵方法与众不同(非遗绝密),“注水温控”法,全国独一无二的!

好粮!好水!好工艺!康家留余文化的传承熏陶,康家酒,康百万酒至今流传!

据孟俊(康鲜孙女)86岁,口述,“我小着缠脚,我脚老痛,俺奶听人说(现在三民主义时代),书上写,不让缠脚了,就把我脚,放开,咱不缠了”,从而证明康鲜是个意识超前的人;为减少疲乏劳累,采用康家所学方法,利用红薯秫(高粱),豌豆,麸皮,等利用土方法笼蒸酒一次搞半坛(盛放的几斤容器),借酒消疲乏,消劳累。

康百万酒第二代的传承人是康鲜的儿媳---王代见。出身于洛阳市偃师县山化乡沟脑村(现在光明村)大财主家庭,姊妹六个,排行老三(女子唯一),上有三哥,下有二弟,大哥是“响马”,被政府镇压。王氏掌管家庭内务,建国前,因家里主业磨面,有的节余粮【当时磨面不收钱,但必须留下磨底(冲抵劳务费)】。家里有匹骡(驴)子,有三亩薄田,建国后被划定为“中农”。

建国初期的土改:把人们划分为:“地主”“富农”“中农”“下中农”“贫农”。 常说“贫下中农”就是这样来的。

王代见利用节余粮(如:红秫秫即高粱,麸子皮即麦麸皮,豌豆等杂粮)采用母传身教---康家的酿酒工艺流程配方,自家小烧酒,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在巩县康店公社黑石关大队(现巩义市康店镇黑南村)没有人知道她是怎样酿酒的。有很多人品尝过她酿制的酒,左邻右舍,谁家大人、小孩,跌打摔伤,红肿或药引子等,她都搞点白酒,摩擦至患处,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在当时农村还没有碘酒,红汞)

为了传承怎样做酒,王代见在传承的基础上,慢慢地摸索改进,小锅、小灶,小缸家庭自用。被本村称为的“大文人”杨福荣(有文化,曾经是国民党员,汽车司机,解放后,被划成分为“地主”)两家关系很好,杨富荣即抽烟(旱烟袋)又喝酒。有次乡邻家办(红或白)事(请杨福荣书写对联)在闲暇时询问酿酒方法,准备自己试验酿酒,王老夫人口述,用五色纸(绿色纸)记录下康家怎样酿酒工艺做法(准备自用),无意流传至今。记录下口述康家酿酒工艺做法。有其孙 ;孟宪利保存,发扬光大。

康百万酒第三代的传承人孟青海(1937—2020.7.20),享年84岁。高小文化,从小目睹奶奶及母亲酿酒工艺过程,从1958年全国“大办钢铁”直至巩县大峪沟煤矿退休。孟宪利(康百万酒第四代传人)现年60岁。1986年郑州煤校毕业后,在郑州市大峪沟矿物局,从事煤炭影响事宜,在长期业务过程中,经常喝到假酒,浑身难受,像虫子爬一样;从小就知道奶奶,会曾经酿过酒,因工作关系。在1995年左右,经过回忆,并回老家“翻箱倒柜”,寻找杨富荣书写留下的“做酒法”,认真拜读,细致揣摩。他先后到山西杏花村、安徽古井、洛阳杜康,宋河,茅台镇泸州等地,打工访问,学习酿酒工艺技术方法配比,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在挖掘祖传酿酒秘方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工艺,将康百万酒的制作已经康百万酒技艺文化向前推进了一步。


目前,康百万酒的传承人还健在的有康鲜孙女孟俊(1931-2019) ,享年88岁;康鲜侄子康仲六(1920-2017),现年91岁(2017年10月去世),居住康店镇康南村,曾是抗日老兵。在2014年9月,康百万酒第四代传承人孟宪利,亲自与康氏家族直系传承人康素婵(当年85多岁,居住开封)、康素娟(当年83岁,居住郑州)共同查看研讨康家酿酒秘方;二位老太太,非常重视,并合影为证;并再三叮嘱:“把它保存好,用框子装起来,一定要好好做”。

 康百万酒第四代传承人:孟献利,国家一级酿酒师,2021年省级技能大师,郑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康百万】商标由孟宪利(康百万酒祖传秘方人---康鲜(曾孙)),申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从2005年,历经三年,于2008年9月批准注册【康百万】商标,第5004547号,【康百万】商标的文化内涵;其一,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当今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及愿望“身体健康,财富百万”。其二,“康百万”的真实含义是特指:地处中原河南巩义,兴盛于明、清、民国三朝的康氏家族的总称——康百万。近几年,先后注册有关“康百万”“河洛康家”商标4个,专利1个,2013年被批准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宪利确定为第四代传承人,保护传承“康百万家酿酒”技艺。2021年“郑州市级非遗”“康百万”酒填补了巩义产白酒的空白,被巩义市确定为旅游文化产品,多年来,康百万酒被央视,卫视,等多个媒体播出,酒质量及品牌深受大家喜爱,远销近20个省市自治区,更深受中原大地人们喜爱。

康百万酒第五代传承人:孟娜,孟艺(均考取高级酿酒师)(康鲜玄孙女);景梦柯(考取高级品酒师,康鲜玄孙女,女婿)

康百万酒秘方的传承,视乎与“康有为墨宝传奇”同出一辙,可能“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开”。这可能就是历史的巧合与报答!

告诫当今人们:不要去可求!

    提供:孟宪利(康百万家酿酒技艺第四代传承人)


上一篇文章 : 没有了 下一篇文章 : 没有了
Processed in 0.367779 Second , 30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