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10月21日消息(记者俞安懿 通讯员市闻)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大部分市民绿色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产业发展迅猛,百姓需求旺盛,但随之而来的交通和消防事故也越来越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10月20日,在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工作部署会上,“浙江e行在线”正式上线。该数字化系统从生产、销售、登记、骑行、充停、维修、回收七个环节入手,构建混合编码、标配销售、合体登记、文明骑行、规范充停、诚信维修、闭环回收七大核心应用场景,实现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为全国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提供了“浙江样板”。
“浙江e行在线”从技术上打通监管壁垒,构建以电动自行车车架号、蓄电池序列号为唯一性标识的“浙品码”数字化追溯链。创新“一码统管、以芯智控”技术路径,构建“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大协同机制,实现电动自行车全生命周期综合治理流程再造、管理重构和制度重塑。
据悉,该系统的七大“链式”核心应用场景包括,生产环节打造“混合编码”应用场景、销售环节打造“标配销售”应用场景、登记环节打造“合体登记”应用场景、骑行环节打造“文明骑行”应用场景、充停环节打造“规范充停”应用场景、维修环节打造“诚信维修”应用场景、回收环节打造“闭环回收”应用场景。
此外,在杭州极速电子有限公司车间,记者了解到“浙品码”的赋码全过程。公司总经理潘赞明说:“虽然看上去因为‘浙品码’赋码,让我们的出厂环节增加了一道工序,但新增的这个‘码’却可以作为产品的唯一出厂‘身份证’,一键溯源,让我们生产企业少了被假冒侵权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系统自10月8日试运行以来,已有200余家企业生产的526309辆电动自行车实施赋码,67家企业生产的711278个蓄电池实施赋码。累计发放“码牌合一”的数字化车牌126块。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发挥“浙江e行在线”数字化系统在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双赢赛道,有效降低电动自行车各类安全风险,营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