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重大工程提升地震监测能力
地震的震源深度基本在30公里到300公里之间,而人类能向下挖掘的深度在10公里左右,因此无法在震源深度放置探测器,只能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横波(破坏性大)和纵波(破坏性小)传播速度不同产生的时间差,为居民争取10-30秒的预警时间。
为了提升地震监测能力,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和市县财政共同投资建设河南省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工程,该项目总投资696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501个台站,1个省级预警中心、11个市级信息发布中心和184个信息服务终端。2022年将全面完成项目建设。
项目建成后,重点地区震后5-10秒便可发布地震预警,提高全省地震监测能力从1.5级达到1.0级,依靠地震烈度速报,获取地震灾害分布基本情况的时间将从数天缩短至数分钟,为抗震救灾和紧急救援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撑。
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力度
在“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发布实施《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地方标准,创建了一批国家和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建成了一批国家和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认定濮阳县等5个省级防震减灾示范县,出版了2套科普图书,制作推广了8部公益广告。
河南将在“十四五”期间打造10处防震减灾主题公园,创建100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及一批防震减灾主题公园,创建100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及一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成河南省防震减灾数字科普馆等,为广大居民提供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地震知识科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