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正式开幕。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本次大会期间,农工党中央将提交《关于全面提高人口吸引力,解决东北人口问题的提案》(简称《提案》),建议东北地区“强化教育卫生保障,逐步提升生育意愿”等。
据中国农工民主党官网显示,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对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东北地区人口问题,主要受到自然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化特点:一是总人口出现负增长,2020年东北地区总人口9851万人,占比6.98%,相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减少了1101万人,下降了1.20个百分点;二是老龄化程度较深,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16.39%,提高了7.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一定程度上存在适龄劳动力和智力外流,东北高校本地留存率普遍不高,地区受教育水平从原来的高于全国比值逐步下滑接近全国比值,高学历人口呈现缩减趋势,“孔雀东南飞”等现象日益凸显、备受关注。
“人口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要用好社会保障政策兜好东北原有人口之底,用好科技创新、教育育人政策,留好东北青年才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引来创新创业外来之才。”《提案》称。
展开剩余70%
对此,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强化教育卫生保障,逐步提升生育意愿。用好社会保障政策,出台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民生领域改革措施,采取优于其他地区的政策,优化生育保障,提高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从而克服地理、气候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为婚嫁、生育、养育、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发展与东北经济结构相匹配的职业教育来提供教育支持;通过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税收政策和住房供给体系提供经济支持;通过消解“母职惩罚”、加强就业保障、鼓励灵活就业来提供就业支持;通过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鼓励父职履行、补偿隔代照护来提供照护支持。
二是提升劳动参与率,创新产业规划,缓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压力。尽快启动弹性、渐进式延迟退休等改革措施,出台并完善老年人就业支持的法规政策,大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针对新经济形态、新技能要求,建立精准职业培训体系,推动大龄劳动力特别是国企退休人员的工作经验与新技能新知识有机融合,形成就业优势,切实提高大龄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市场竞争力。创造有利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积极推动老年产业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及相关新业态融合发展,提升老年照料护理、生活消费智能化水平,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三是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发挥人才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创新平台,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有机衔接、高效融合,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有吸引力的育才引才用才机制。在东北地区重点城市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点,率先开展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加大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干部双向挂职任职交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探索实施东北振兴专项人才计划,支持国内一流高校在东北设立研究院等分支机构,给予高端紧缺人才在安家落户、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特殊待遇。强化央地合作,建立专项人才基金,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让全国各地的人才能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助力东北全面振兴是农工党中央2021年参政议政工作重点任务之一。
2021年9月8日,农工党中央推进东北全面振兴专家研讨会在农工党中央机关举行。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杨震出席会议并讲话。杨震指出,助力东北全面振兴是农工党中央2021年参政议政工作重点任务之一。农工党中央将结合中央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专题研讨成果和数字健康促进东北振兴专题调研,以及第十六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主题调研、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专题调研的情况,认真研究分析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力争为实施振兴东北国家战略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据人民政协报此前报道,农工党中央注重界别特色,聚焦国事焦点,今年拟以中央名义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34件、以农工党界别小组名义提交32件,中央提案与界别提案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均衡。
农工党中央提案在选题上继续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彰显农工党主要界别特色,聚焦“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为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34件中央提案中,体现农工党主要界别特色的共有24件,其中医药卫生11件,人口资源2件,生态环境11件,占比达71%;32件界别小组提案中,体现农工党主要界别特色的共有22件,其中,医药卫生15件,生态环境7件,占比达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