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文/耿鹏宇)
距离第一届冬季奥运会——1924年沙莫尼冬奥会已过去将近百年。百年间,世界各地共有20多座城市成功举办了冬奥会。在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参考消息》记者带你走进平昌、索契、温哥华、都灵、长野、札幌等一系列“冬奥之城”,观察冬奥会给举办城市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城市又是如何传承和发扬冬奥精神的。
索契位于俄罗斯南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是一座以“夏都”而著称的亚热带城市,被誉为“黑海明珠”。2007年7月,索契击败奥地利萨尔茨堡和韩国平昌两个竞争对手,获得第22届冬奥会举办权。自此,俄罗斯不止拥有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座国际知名城市。
加快基础设施升级
申办奥运前,度假小城索契人口不到40万,虽然有大量客房酒店、优质餐厅和基本交通系统,但整体缺乏能满足冬奥会标准的体育场馆,公共基础设施乏善可陈。
据统计,索契冬奥会总投资超过510亿美元,超过此前全部21届冬奥会投资的总和,被称为“史上最贵的奥运会”。
2014年1月俄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指出,510亿美元这个数字里面不仅包括奥运场馆建设,而且还有当地基础设施,其中不少项目是从零开始。俄罗斯总统事务局局长科任也表示,在筹备奥运会的开支当中,80%用于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